被納新田科技城內前途未卜 下灣村照慶土地誕搶花炮

落馬洲的下灣村過去五十年間經歷多次收地發展影響,曾經有2,000多人居住的村落,至今只剩200多人。現時新田科技城將下灣村劃入發展範圍,下灣村可謂前途未卜,但村民時至今日仍然繼承傳統,籌備土地誕。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(今年為西曆2月29日),為土地壽辰,今年下灣村有多達百多人參與,並有「搶花炮」環節,場面非常熱鬧。有已移民的村民今年都會在土地誕回港參加慶祝活動。村民杜先生說,「啲村民返嚟係純粹為傳承文化,係一種思念。」

記、攝:Iris Wong
(部份相片由香港觀鳥會提供。)

今年下灣村有多達百多人參與土地誕,並有「搶花炮」環節,場面非常熱鬧。

賀誕日一早,就有絡繹不絕的村民前來在土地神壇前上香拜祭,祭品通常會有香燭紙錢、土地衣、燒豬及水果等,亦有生薑,寓意多子多孫,希望得到祝福的村民可把薑帶回家。下灣村的村民如於過去一年誕下兒女,就會酬謝,如是男丁,就會帶來一隻鵝和鴨蛋供奉,俗稱「出鵝」;如生了女兒則帶來雞和雞蛋,俗稱「出雞」。約中午12時,儀式正式開始,喃嘸師傅在神壇前念經,並逐一念出村民名字,為村民祈福。儀式完成後就是「搶花炮」環節,村中長老用丫杈彈射出經由師傅灑淨、用紅紙包裹的「彈彈波」,參與的村民便會爭相去搶,場面熱鬧,搶到的人會得到紅包,也可以把花炮帶回家供奉,俗稱「坐炮」。最後村民會到村公所分燒肉,賀誕活動就完滿結束。

後來因石頭風化,村民改用土地公和土地婆神像。(香港觀鳥會提供)
下灣村郭村長。
現時槍花炮已不再使用火藥,改為用丫杈彈射出用紅紙包裹的「彈彈波」。
現時槍花炮已不再使用火藥,改為用丫杈彈射出用紅紙包裹的「彈彈波」。
現時槍花炮已不再使用火藥,改為用丫杈彈射出用紅紙包裹的「彈彈波」。

昔日墟冚 千人搶炮擺廿圍

下灣村土地誕搶花炮的傳統可追溯到至少七、八十年前,從前的土地公是村民在手挖漁塘時發現的一對石頭,認為是土地顯靈,自此放在榕樹下供奉。近年因石頭風化嚴重,才改用訂造的土地公婆石像。花炮會經歷數十年的傳承,因為社會文化變更、法例限制、村民數量銳減,場面已相去甚遠。杜先生說,村落較興旺的時期曾有七個花炮,且用紙扎,每個高二十尺,一個花炮都要花費數千元製造,從前會用「穿雲箭」用火藥把「炮心」射上天,光是氣勢已跟今日所用的丫杈相去甚遠,加上有上千人爭奪,玩到受傷流血是常事,他回想三、四十年前,村民分燒肉後更設有飲宴,在村內空地擺二、三十圍,更有廚師在場即煮即食,他提起也不禁眉飛色舞,他形容:「係好好食……個侍應姐姐未擺低(餸菜)已經冇哂(食哂)!呢個係親身經歷,因為我都有份搶!」在飲宴上,師傅也會把花炮的各樣聖品拿出來投標,雖比較少金器,但也應有盡有,除花炮的標尾外,也有被單、單車、畫作和電風扇等,讓村民都有機會把祝福帶回家,可惜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因建設新口岸皇崗,徵收大量魚塘,大量賴以為生的居民被迫遷離後,就不再有飲宴環節。時至今年,土地誕中只有三個花炮,基於經濟原因,近幾年亦已改用木造,風格簡潔,以供每年循環再用,大家輕鬆斯文的玩樂氣氛已大不同,老一輩的村民都說:「以前熱鬧好多!」

村民誠心上香供奉土地。(香港觀鳥會提供)

村民杜先生形容,村民為了傳承土地誕的習俗一直非常自發,他說:「呢個文化真係好值得保留,因為唔係咁容易。好多村民真係受收地影響,或者自己搵到食,已經搬咗出去買咗樓,但佢哋每年都返嚟拜神,每年都係咁做,我覺得係比較難得……有啲就算信咗其他信仰都好,佢都會返嚟參與,最多唔做某啲儀式,所以我覺得呢度嘅吸引力係好大。」

立村近百年 無地無丁寮屋戶

下灣村是一條雜姓村,非原居民村落,他們大都是戰後走難來港的移民,跨過深圳河後就在這片荒蕪之地定居,靠自己一手一腳開荒,慢慢聚集成村。而下灣村本身的歷史,更可追溯上近百年。村民杜先生說:「我太公嘅老豆已經喺度住。」村長郭海賢回想小時候生活雖然貧困,卻有不少精彩回憶,他笑言:「每次放學返屋企第一件事,就係揭開個米缸睇吓有冇米。」他又說,童年時會趁水浸捉老鼠食。他形容,村民百年以來都是千方百計,努力自己「用兩隻手去生活」。因不同時期的際遇,就用不同方法謀生,挖魚塘養魚、租地種田、有段時間更會做遊客生意。

1970年代落馬洲一帶魚塘區。(相片來源:gwulo.com)

村民雖傳承了文化、開荒了附近一帶的土地,地位卻遠不能與新界原居民村相比。百年過去,他們依舊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,更沒有丁屋,仍然居住在政府界定下的臨時居所——寮屋,更屢屢成為發展的犧牲對象。來年的新發展項目——新田科技城已把下灣村劃入發展範圍,若是落實發展,將會是過去半世紀以來第四次被徵收土地,更有可能因此被滅村。村長郭海賢說:「唔想做一個亡村嘅村長。」下灣村的社區已被多次發展收地,弄得支離破碎,但仍在變遷中努力保留他們既有的生活方式。村長說,他們籌辦的土地誕,在非原居民村中算有規模,即使在疫情期間,仍每年舉辦土地誕,多年來從沒有停辦過。

1960年代落馬洲一帶的鴨仔塘。(相片來源:gwulo.com)

賀誕活動後,有兩名早已移居海外的村民帶記者繞着村落走了一圈,他們每年農曆正月廿日都必定抽空回港,為的就是參與土地誕,與村民聚首一堂。對於村民而言,土地誕的意義已不止於信仰,而是傳統文化的傳承。杜先生說:「我哋唔係原居民,原居民都話返嚟睇下啲地,我哋係冇(地),啲村民返嚟係純粹為傳承文化,係一種思念。」

日期:2024年3月7日

廣告